12/23/2013

流浪 好嗎?: 舊好茶(部落巡禮)

流浪 好嗎?: 舊好茶(部落巡禮):    這次和女友獵人學校的夥伴一同相約在舊好茶相約,來一趟部落巡禮,加上魯凱族的小獵人與大媽兩夫妻,總共有九位夥伴們一同上山,這趟旅程也學到不少經驗,而且回程還親身經歷到從死裡逃生的逃險記。突然覺得能夠活著,是件美好的事,而這一切的開始就要從獵人學校說起。 回程:勝利的笑容...

舊好茶(部落巡禮)

   這次和女友獵人學校的夥伴一同相約在舊好茶相聚,來一趟部落巡禮,魯凱族的小獵人與大媽兩夫妻,總共有九位夥伴們一同上山,這趟旅程也學到不少經驗,回程還親身經歷到從死裡逃生的逃險記。突然覺得能夠活著,是件美好的事,而這一切的開始就要從獵人學校說起。
回程:勝利的笑容
  這群女生當中不少人是從台東「獵人學校」相識的夥伴促成這次的部落之旅,老實說,自己對於這個團體一直耳聞卻從沒去過,而藉由這次機會,能夠一同前往舊好茶部落,心裡難免有些興奮。目前部落人大多住在"好茶部落Kucapungane‧禮納里永久屋基地",我們第一天報到的地方這地方。聽說是2009莫拉克風災後,「大社」、「瑪家」及「好茶」因風災因素搬遷而共同組成的永久屋基地。


出發
第二天一早前往舊好茶部落,小貨卡把我們送到道路斷掉的一終點,前方一片碎石,也是所謂的風災現場。路途大約分成兩階段,水路與山路,由於前一天下了點雨,流量較大,大家是緊張

又期待。步行至登山口需要渡河約兩三小時,小獵人帶我們做了一個入山儀式保守我們平安,我們就開始前往舊好茶部落邁進 。

走在空曠的碎石中除了我們步行聲響之外,還可聽間老鷹在天空自在遨翔的聲響,最讓人敬佩的應該是小獵人了,在水陸上沿路騎著他的老狼渡水過河,真的很強,親眼目睹到老狼的威力,經過一段水路,時間大約中午開始前往山路上,這一段路程不知經歷了多少的小徑之外,小獵人一路講述著以前的部落文化,正面撞擊著我們的思想與文化,而也讓我更想認識獵人守護獵場與傳統的精神。
看到新好茶部落,只剩下教堂,不經讓人思考:人類留下什麼給大自然?

涉水過河
   小獵人,舊好茶部落的住民,出生下來就沒有看見父親,是母親和養父一同養大,所以有同父異母還是同母異父等等複雜的關係,而兄弟姊妹人數也眾多,小獵人最欣賞養父的教育,從來沒有打過小孩,而是用自然教導小孩,如果小獵人太吵時爸爸手指著天上的小鳥,說:你看你的行為如鳥兒嘰嘰喳喳,這樣看來會讓人喜歡,受人尊重嗎? 父親用自然的教育是很好的典範。

清澈的隘寮溪上游,令人忍不祝想跳下去游水


   小獵人還有不少兒時回憶,在以前的學校教育,與山林為伍的共存生活,樹說以前學校都是茅草屋教室,石板房屋,小獵人幽默提起,記得在讀書用過的粉筆沒有超過十支,上課幾乎都在溪裡釣魚、爬樹或是都去打獵,而影響最深的應該是「花生」以前曾經偷吃花生,結果被困住在大桶子內一整晚,導致如今,看到花生也會避而不吃,他說我看到媽媽在花生田裡採收花生一定會落荒而逃。雖然只用簡單的言語分享,卻也十分感動我的心,因為這跟大自然黏在一起的生活,真是讓人流連忘返,小獵人的金錢觀:只要擁有大自然就是足夠。嗎尼(Money)是可以享有,不一定要擁有很多嗎?從前的人也都這樣衣食無缺地生活著。這種落實的概念也讓我非常的景仰,希望未來自己也可以漸漸邁向這種生活。

   除了聽故事之外大媽也不斷教我們可採集的植物藥草,有太多野生植物可以享用,真的能感受到大自然就是冰箱的感覺。大媽是小獵人的老婆,也是搞環淨運動的長輩,對於山林植物認識也不少,聽著故事及植物,而我們也穿越了三、四個工寮,三四個小時的山路對於教少爬山的人或許有些吃力,但一路聊天攀登上舊好茶的路途,是種享受。終於回家了,過了最後一個工寮後,小獵人開心的說:快了快了接下來是高速公路,經過幾陡坡,到部落後十五分鐘的地形較平緩,我們也加緊腳步心中有種莫名的期盼一切美好的到來,到底右轉就是小獵人的家了,後面傳來小獵人的聲音,到了石板屋面前驚嘆,一棟古老智慧的石板屋自然建築

有智慧的建築
    走進石板屋內到處可以看見獵人的氣闊在這棟建築當中,我好奇的問這棟房子蓋多久,小獵人:十四年。天呀~~!!!十四年的心血蓋一棟房子,在現代經濟評論的年代,應該只會得到「瘋子」二字形容,每一個材料,都是自己扛,自己搬運,連一根木頭自己陰乾都得花上三年,小獵人說:房子蓋完的那一刻,我興奮一個星期睡不著,每天摸著石柱牆面,回想建設的一切,若不是有主靈的加持,才能順利將石板屋順利完成。

沒有人幫忙嗎?其中有人好奇的問。

   大媽受不住氣的回答:小獵人倒是不在意,有幫忙附近蓋許多親友的石板屋,每個人都說:大家會互相幫忙,但確實只有上來摸摸,沒有一天半天就下山了,反倒是許多漢人願意默默的協助小

    小獵人,而他完全不擺在心上,但其實希望自己部落的人可以多回自己的部落,因為這就是「根」的力量所在。







(部落文化= 生態村)
    小獵人在部落巡禮當中,也與我們解釋部落文化,每個人生下來都被賦予自己的專長,而在成長青年過程,會在聚會所聚集,依照每個人不同的喜好,由部落的長者教導,有人專門木工、專門石板屋蓋房子、專門打獵,而當他們學會這些技能後,會互相分享交流,譬如獵人的獵物,會分享給木工及石板屋的夥伴,而若是部落人需要幫忙蓋石板屋,大家也會一起幫忙,大家藉由互助合作,與我心中的生態村一模一樣,當下讓我有種大地在呼喚的感受,真正明白我所追求的,是一個真正的自由感。




     曾經我疑惑地問大媽:上下山是如此的不方便,是否曾想過如果老了有疾病該怎麼辦? 大媽說:看程度瞜,若是不嚴重就用雙腳慢慢走下山,若是太嚴重,就先挖好自己的洞,準備迎接死亡。
感受到大媽順應死亡,對生命順其自然的態度值得令人效仿。

回程下山
    經歷豐富的部落巡禮,最難忘應是在山上的生活清優,日出而做日落而息,耳聽山中鳥兒們自在的飛舞,眼看風吹過葉子飄零落下,幾朵紅花照應。

山上的步調緩慢而優閒,這種日子也即將結束,清晨用過早餐後,小獵人與大媽繼續留在山中,而我們告別後,也準備下山,大媽其實想要挽留我們,因為氣候異常,昨夜有下過一次雷雨,異常不穩定的氣候,在山上一直沒有停過,但小獵人說河水應該沒那麼快漲起來,因為河床底會先吸收很多的水,因此我們還是堅決嘗試下山。

    腳步走在雲霧當中有種很舒適的感覺,山路一路順暢,但常會有人輪流小滑一跤。直到要步行水路時,令人有些緊張,因為毛毛雨變越來越大的陣雨,下山時小光機景地說要偷拿一段山路繩索,好過河備用,果然河邊的水位也逐漸攀升,前面都靠著這根繩子,由我,唯一的男生先抓繩子過岸,盛下六個人再緊抓繩子度過湍急的河流。堅強的大家順利過了幾個河流,這種大水體位對我還說還可以,但對這群女生來也有相當的程度,因為水流已經到了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河水沖走的速度。

   最後到了第五條時輪到女生,我女友驚險地被沖離地面,好險雙手緊抓繩子。眼看是無法繼續,於是大家退回河岸,再往回到新好茶找可以通過的淺水區,這時其中一度困在河床中間的沙洲,水位漸漸上升,我先涉水過了對岸,但水位已經到了我的腰部,而我們又只有一條繩子,女生肯定會被沖走,只好讓她們一群人趕緊退回河岸。

    然後我們便遙遙相望,對岸的女生開始打電話,這時我也沒帶手機,河床之大幾乎無法喊話溝通,便各自去撿柴火,因下過雨太潮濕幾乎無法升起火苗,大家已經有點失溫了。好險電話中請當地的原住民朋友,很厲害的希希里大哥來拯救我們,當時已經是下午三點,他們於兩小時後抵達,帶來糧食和酒,我們頓時暖了身子。

水流量之大,天氣難以捉摸不定
     雖然餓了一天,但也沒心情吃麵包就是了。希希里大哥和小寶真不愧是獵人,一個一個護送帶我們走過兩條水路,看他們幾乎花大部分的力氣,累了但仍然是令人安心的神情。由於水位上升太快速,雨不斷的下,我們決定高遶,也因有些女生經歷幾次驚險對水已經逐漸有點恐懼。眼看山壁好高,我內心想這應該不可能,而且幾乎是高達五層樓的大崩壁,土石都在鬆動,還沒辦法想那麼多,兩個獵人就已經走上高遶的樹叢岩壁裡。

    雖然內心十分不安,只能祈禱這一切都順利,經過多次攀爬,感覺像似在峽谷間飛簷走壁的蜘蛛人,每一關大家都很謹慎,最後垂降前天色越來越黑.....好不容易終於下降到平地河床,天色早已全暗,除了毛毛雨之外,還加了些寒冷刺骨的風,獵人頭燈照亮四週,頓時感覺很像在拍科幻電影,走在月球上的感覺。到達最後一條河流,水流之急又大又寬,最後決定用半涉半水吊掛式的方式,將這些女子兵團用繩索拉去對岸,那過程是驚險的險象環生,每過一個人看到大家在對岸互擁歡呼,輪到我是最後的一個,因為拉繩固定太久風吹又開始失溫,一鼓作氣涉水好險沒被沖走。回到禮納里永久屋基地,我們都感到活著真好,感到生命無盡的樂趣,就算喝一口水也是甘甜。

經利12小時的下山,大家相擁慶祝,感謝這一切的賜與。
    就說到這裡吧,一些驚險的過程很難傳述,只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真是留下很刻骨明心的記憶。

  這次最深的感動:人類你留給大自然什麼?因為便利取帶了文化,像似沒有筷子就不能吃飯的感覺,而最古老的文化不如科技卻充滿了情感。

2013 阿誠換工 (點我)


12/19/2013

蓋自然建築~鳥建築人環境再生(二)

((活建築))


   
   心中最期待這次活動的應該是活建築部份,先安插一些探討,來自學員的分享,綠建築當中最常見的是木材、竹結構,為了加強結構,會特製些接環鐵件,而這些鐵件屬於昂貴的金屬接頭,會提升建築不少成本,所以此建築所有接頭為同一種規格的設計為考量。我對綠建築的定義 :就地取材、低碳足跡、最後能夠回歸大地。雖然工業化的水泥是方便材,常常讓人屈服於方便使用,這個材料選擇很有意思,沒有一個正確答案,也沒有有對會錯,是看每個人的定義,而應以人為角度,真正的綠建築只有一種規則 :從"良心"開始延伸。

   園區有分很多展區、我們的是"資源回收中心",聽主辦單位(開物文創):說真的,蓋個資源回收中心最快的方式,可以用鐵皮來搭建就好,但最後討論,希望可以讓素民都可以學習建築,所以以鳥建築"志工"開始建立這項活動,而主辦單位也強調,這是一個非常有實驗性的計劃,有趣的是這計劃,沒有一定要完成什麼,聽起來有點不正軌怪怪的。

不用水泥的『地基』
  『水泥』工法應為最快速的工法,膠結材料結合砂、石、摻品等拌合而成者,皆謂之混凝土(Concrete)成本低廉,人造材料,缺點:硬化後修改及拆除困難。

農業博覽會當中,觀察到兩種「不用水泥的地基」

  第一種是竹結構的結合,地激的底座用四角形鐵板,中間焊接圓管,從地面打入一米到兩米深的鋼筋,等鐵件來之後,就開始立柱動作,使用的是四枝"桂竹"與地基固定,但]竹子為自然生長而曲度粗細不同,所以在施做時,也是非常挑戰,最後用鐵絲固定,綁了快一個禮拜,所以到現在,做夢也會再綁鐵絲。

  第二種則是別種做法,利用天然石頭鑽洞,鎖入鐵件,固定竹子,地平台的部份打入許多柳安木(建材行常見材質硬,屬於原木)用水線定水平高度,統一打樁,再用板模固定,當作簡易的木平台。
  我們蓋的這間命名為"創意資源中心"的建材,是使用天然竹子為主結構,而牆體的呈現也是重點之一,因為一般資源回收中心,架一下鐵皮很快就可以完成,主辦單位(開物文創有限公司)卻讓我們一群志工來蓋,說實在問題是蠻多的,但我們赤腳空拳,有實驗挑戰性的嘗試解決問題。

  朋友的一句話更能讓你明白。朋友 :你們真的是鳥建築團隊,什麼工具都沒有準備,卻可以空手搞定~!!這次實際施做五種牆面,有稻草裹泥、夯草牆、土磚牆、竹編夾泥牆及旋轉門(亂編法),在缺乏工具的情況下工作實在挺難的,雖然所有牆面幾乎都是用"土"及"稻草"元素完成,但五組牆面技法都只能輪流等待,主辦單位說沒辦法一次提供各組完整的工具。有時自己不經會去思考,當工具什麼都沒有時,可以如何呈現,但承認沒有工具就"無法度"順利進行。





土的測試
  土為牆面技法表現之一,先做土質測試在過程當中是必備,挖土深約二十公分取適量土,放到瓶罐中土質測試,將土+水混合到瓶罐中,等待沉澱結果。最下一層會顯現砂(顆粒大)層,最上一層是土,中間會有介於砂土之間,介由此測試可以得知砂土的比例,到實在土牆過程中有所幫助,土沙比例有許多種不同種說法,3:1 或1:1不等,不過種種說法都須經過實驗與測試,捏一小團土團,丟在牆面上,不會掉下來為原則,藉由手去捏、握累積經驗才可以的到個人的配方,也就是說沒有一定要完全比例,不過先裝在瓶罐做簡易測試是蠻重要的。
(土團測試法一:土團可用手搓一條毛毛蟲測試,大於15cm即可)

探討自然建築『安全』
  工作過程當中,有個話題對我來說,倒是蠻有趣 : 是否要戴安全帽工作 ?自然建築當中,都是使用自然資材,在我的看法裡面,根本不需要穿戴,但是這不戴又關係到安全問題。

一個月有趣的「自然建築」體驗,在生活上也獲得不少,不管結果如何,但我們都跨出一步。不過心裡難免還是有些遺憾,因為還是沒有玩到「玻璃牆!!」也祝福12/25號農博也正式營運。






泥巴人,一群來自各地的素人,在泥巴裡學習。

稻草裹泥技法"稻子須先泡軟  (跳耀吧‧小夥子)

你儂我儂,工地常見情形

感謝虎科:黎哥,一個月默默的紀錄。

當我們施做時,可以感受到土地正在說話。


衣服髒了不要緊,土地笑了才值得。



高空作業
工作樂趣
結束了,而這些成員們,萌芽的生命正在啟發。
工地的廁所,來自學員們的巧思。

    活動結束了,鳥建築一群團隊,各自解散,留下了一些人,繼續完成牆面,連夜趕工的結果,對我們說:建築是一種對生命永續的態度,鳥團隊們各自離開了,但我相信精神永遠存在,而也相信真正的綠建築來自一顆善良的心,而不是來貼標籤昂貴的綠建築。

12/02/2013

Ludwick Marishane 新型乾洗澡



發明來自於缺乏!
那麼一個位於南非的「缺水」小鎮能夠變出什麼?

新型乾洗澡

大家都知道「乾洗手」吧!它是當我們身處野外或用水不便的時候能協助殺菌的好幫手,但是「乾洗澡」呢?你有聽過嗎?
在許多孩子眼裡,洗澡真是一件麻煩事!而對於生活在缺水小鎮的Ludwick Marishane那更不用說了!某個冬天當他和朋友輕鬆的躺著曬日光浴的時候,一席友人的話讓他突發奇想:為什麼沒有人發明一種東西可以直接塗在身上,那麼就不用洗澡了?